找到相关内容167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孝文化经典《孝论》译释

    各种学说的人,那一个能比得上圣人?圣人的学说已达到最高境界,超越了人和天,超越了生和死。但落实到对尘世的感应上,则要与天道和人道保持一致,要符合人之常情,不能忘掉死去的母亲,也不能拒绝父亲的要求。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68570.html
  • 安建华著:殊像寺

    菩萨发誓:我们既已脱离红尘,就不再贪恋尘世烦恼,愿同心学佛修道,做净土宗门的忠实弟子。从此,每日功课完毕,梵仙山的无为和尚就来善静室和殊像寺尼姑无情同室研读经书,一起打坐参禅。  久而久之,尼姑和尚同室...

    安建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468705.html
  • 论藏族、纳西族宗教中的二元论及与摩尼教的关系

    为了个人,是为了天下众生尘世的利益而献供叩拜。我们祈愿坏时代快快过去;祈愿神的好时代快快到来;甚至祈愿那些早已经去世的人也能很快地在美好的时代复活,我们是为此才向神献供叩拜的’。对已经去世的祖先也不要...

    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5868863.html
  • 三宝皈依法

    父母。人山人海,一望无际。想象自己带领父母众生,诚心诚意地、庄重地宣读誓辞似的默诵以下面的皈依辞:   我和遍布尘世的一切有情众生,从现在起直到解脱成佛之日,永不变心,一心一意向十方三世一切如来身言意...

    多识·洛桑图丹琼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068895.html
  • 《元气论》对佛教缘起论的融会

    ,这种决定作用如同尘世的主宰帝王一样,是它使人体的生理机能与精神活动,合乎自我本质存在要求。主体自我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观照,无不是心体的作用,但心体不是具体的一物,也非不存在。它们相互制约,共同保障着...

    强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3768967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去了对亲人狭隘、片面的尘世感情。对仇人呢,要想他过去世或将来世很可能是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或者父母,曾经给过自己很多的关心和爱护,这样想你就舍去了对他的仇恨。既没有了执着的爱,也没有了无明的嗔恨,这就是佛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论陕西佛教文化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

    某种角度上说,佛教文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它的园林式属性。佛教讲究寂静、清净。寂静清净的环境相对地远离喧嚣的尘世,便于僧人习定修行,便于思维生慧,便于收到修行的理想效果。因此,一般地说,佛教寺院往往修建...

    陈景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469537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初步,应以儒家修身立命,成己成人。民胞物与,天地一体之义为准则。第三章“解脱道论”,认为儒家虽能淑世而不能出世,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,故须依照佛教的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断除烦恼,才能彻底离苦得乐,超出尘世。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论

    世俗人事的超越,如何养成对于污染尘世的社会批判能力的重大哲学原则。玄奘十三岁出家于净土寺之后,即从慧景法师听受《涅槃经》,思索佛性问题。经历十余年的苦心冥求,遍聆诸师之说,他亦未能在思想上认识上最后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0069633.html
  • 论 支 遁

    度人,于此可见支遁大乘菩萨之情怀。  僧人名土化,并未因僧人介人世俗规范而消弥僧俗界线。尘世即佛土,生死即涅槃涅檠,优游世间,却又凭空蹈虚,这正是“沙门高士”的独特风度。又《高僧传·支遁传》引支遁上书...

    贾占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269908.html